2025-08-15 18:14:01
譚琛深耕保險理賠領域十余年,處理案件超4萬件,秉承“專業(yè)、高效、有溫度”的服務理念,積極踐行創(chuàng)新服務,曾1小時內完成10萬元理賠,贏得客戶信賴。作為反欺詐崗,他認為防控欺詐風險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關鍵,通過細致嚴謹的工作流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。譚琛希望通過分享職業(yè)故事,讓更多人了解保險行業(yè),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,期待行業(yè)更專業(yè)、有溫度地發(fā)展。
每經記者|袁園 每經編輯|廖丹
保險,不僅是一紙契約,更是社會運轉的“穩(wěn)定器”,是萬千家庭抵御風雨的“守護傘”。在這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時代,保險行業(yè)正經歷著深刻的轉型與升級,其核心驅動力,正是那些深耕一線、專業(yè)精進、心懷溫度的保險從業(yè)者們。
自2011年加入保險行業(yè),譚琛深耕理賠領域十余年,累計處理案件超4萬件,始終秉承“專業(yè)、高效、有溫度”的服務理念。
譚琛將客戶利益置于首位,以“理賠是保險價值終極體現”為信念。他專業(yè)能力突出,擅長主動挖掘賠付依據、精準剖析復雜案件,運用病歷交叉驗證、深度昏迷條款核實等專業(yè)手段,竭力為客戶爭取合理權益。他更是公司“重疾一日賠”“微信理賠”“重疾先行賠”等創(chuàng)新服務的積極踐行者,其高效服務曾創(chuàng)造1小時內完成10萬元理賠款的行業(yè)標桿案例,切實為客戶“雪中送炭”。
憑借“專業(yè)視角+人文溫度”的獨特服務模式,譚琛贏得了客戶的廣泛信賴,被譽為“美好生活守護者”。其卓越貢獻也屢獲公司及部門嘉獎,包括“年度服務明星”“優(yōu)秀員工”,蟬聯“年度好賠君”及“卓越服務明星”等榮譽,并收獲客戶錦旗十余面及感謝信。從理賠專家到行業(yè)標桿,譚琛以專業(yè)深耕與溫度服務,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保險人的使命與價值。
譚琛 圖片來源:受訪者供圖
保通社:“消費者權益保護部反欺詐崗”這個職位名稱本身就蘊含了雙重責任——保護客戶權益和防范欺詐風險。你如何理解這個角色的核心價值?在日常工作中,這兩者是如何統(tǒng)一的?
譚?。?/strong>其實我認為“反欺詐崗”的核心價值與消費者權益保護部的職責相一致,其根本就是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只有做好欺詐風險的防控工作,才能更好保護多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。
保通社:據了解,你累計處理案件超4萬件。在你看來,這個崗位(反欺詐+消保)對于保險公司穩(wěn)健運營和建立客戶信任,發(fā)揮著哪些不可或缺的作用?
譚?。?/strong>正如部門的名稱,消費者權益保護部意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我認為我們是公司與客戶之間的橋梁、紐帶,通過我們的工作,讓更多的客戶去了解、去認可保險行業(yè),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及目標。
此外,保險理賠是合同契約精神的兌現,通過我們的工作讓消費者正向看待保險行業(yè),同時促進公司品牌、口碑的不斷提升,這是我們工作的意義。
保通社:能否結合具體案例,說明你是如何“主動挖掘”賠付依據的?這種主動性源于什么動力?
譚?。?/strong>最近經手的就有這樣一個案件,客戶因冠心病出險申請理賠,經審核病歷發(fā)現客戶血管堵塞程度不高,經過支架植入病情得到緩解,未達標條款冠心病的定義。但作為有經驗的理賠人,我認為案件不應止于此,于是根據經驗去分析疾病的成因及疾病臨床表現,協助客戶打印醫(yī)院急診的診療資料,最終確定客戶達標了心肌梗死的定義,使其獲得了賠付重疾保險金。
要說到工作動力,我認為就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。將心比心,換個角度思考,如果是我因疾病導致了巨大的經濟壓力,那時候我也很希望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。而我們保險理賠人利用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,就可以解決一個家庭巨大的經濟壓力,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,我認為這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。
保通社:你積極推行“重疾一日賠”“微信理賠”“重疾先行賠”等創(chuàng)新服務。在你看來,這些舉措如何改變傳統(tǒng)的理賠體驗?在推行過程中,你和團隊遇到過哪些技術或流程上的難點?又是如何克服的?
譚?。?/strong>傳統(tǒng)的理賠工作,需要客戶柜面辦理理賠業(yè)務,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,很多時候客戶很難第一時間拿到理賠款,絕大多數時候客戶需要自行交納住院費用,等到出院了身體恢復穩(wěn)定后才能繼續(xù)理賠申請。
我們推出的“微信理賠”“重疾先行賠”“重疾一日賠”這些服務舉措打破了時間、空間的壁壘,使客戶能盡早拿到理賠款,這也體現了保險“穩(wěn)定器”的作用。
當然,在推行過程中也確實遇到過困難,例如,重疾先行賠就需要我們工作人員前往醫(yī)院與醫(yī)生進行溝通確認客戶病情,有些時候會有一定的困難,但是基本上經過充分的溝通,大多數案件都是可以得到醫(yī)院的支持。
保通社:處理超4萬件案件的經驗,讓你練就了哪些獨特的風險識別模式?
譚?。?/strong>我覺得還是要充分理解“實踐出真知”的含義,時間累計和不斷地學習才是塑造專業(yè)的“老師”,通過日積月累的經驗,才能練就“火眼金睛”,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保通社:作為反欺詐崗,你在工作中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是什么?
譚琛:正如你說的,兩方面的挑戰(zhàn)都有,風控是把雙刃劍,如何做到不“誤傷無辜”又不“錯過風險”,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,這確實是理賠工作的重點。只有通過細致、嚴謹的工作流程控制,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,不以個人的主觀意愿做出錯誤的判斷,所以理賠工作更要重視證據的真實性、合法性,充分利用公司的合議制度,才能杜絕“冤假錯案”的發(fā)生。
保通社:參與這次“保險精英說”活動,你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職業(yè)故事和感悟,給公眾傳遞關于保險行業(yè)的哪些新認知?最想打破大家對保險的哪些誤解?
譚?。?/strong>隨著近些年大家對保險行業(yè)的關注,其實很多誤解已經解除,大家也認可了保險行業(yè)“社會穩(wěn)定器”及“經濟減震器”的定位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保險,通過購買保險來對抗不可預測的風險。但也有很多人對保險的真正意義與功用還不是完全了解,我希望通過保通社的平臺,讓更多的人了解保險行業(yè),同時掌握更多的保險知識,真正根據個人需求,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。
保通社:從你的視角來看,保險行業(yè)“守護美好生活”的本質如何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體現?你對行業(yè)朝著更專業(yè)、更有溫度的方向發(fā)展有哪些期待和建議?
譚琛:從事保險行業(yè)14年,我看到了行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也看到了目前轉型的困難,作為這個“機器”上的“螺絲釘”,我們需要更加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,落實公司“好專業(yè)、好便捷、好溫馨”的三好理賠理念,希望通過客戶的口碑相傳,讓更多人認可保險行業(yè)。
至于建議,我相信在監(jiān)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,保險行業(yè)會繼續(xù)發(fā)揮國家經濟發(fā)展“減震器”的重要作用,期待通過行業(yè)的不斷規(guī)范及服務提升,真正做到守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美好生活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